我用什么来进行知识管理
RainNot 炉火纯青

前言

为什么要辛辛苦苦做一个知识管理呢,主要还是因为每天吸收到的知识太零散,随随便便都可以说出一大堆,例如具有收藏功能的主要有:印象笔记微信知乎reeder 4等,收藏过后就是漫长的等待,虽然每周都有一个滴答清单的提醒——整理收藏夹, 却经常一个月才打开一次,由于收藏的过多,导致整理收藏夹的成本也越来越高。
现在,我希望通过写这篇文章,能够简单的梳理一下我的知识管理体系。

应该使用输出倒逼输入,而不是无限制的收藏而不进行吸收。

输入

输入可以分散,但是希望有领域的区分,不能看到什么都收藏,应该收藏对自己有益的,人的精力是有限的。
现在主要关心的领域主要有:

  1. 知识管理
    1. 笔记软件的使用
    2. 知识管理方法
    3. 信息收集与整理
    4. 个人成长
  2. 阅读与写作
  3. 专业相关
    1. 论文写作
    2. zotero相关
    3. 材料类前沿知识

必须得及时吸收,每周进行两次收藏夹的整理,每次应该安排至少2小时的时间来吸收消化,并进行输出

输出

尝试过很多款笔记软件,但是能系统性的成文的没有几篇文章,一个手都能数得过来。
写到这里的时候,我特意去查看了一下往期文章,发现结构完整的就只有一篇,其他的要么就开了个头,要么就是摘抄。这篇就是我在洛阳的日子,到现在我还记得当时写这篇文章的场景,在32号的办公室里,下午两点就是截稿时间,我用Ulysses这个软件(这个软件订阅了很多次,这篇文章是唯一的成品。)进行了写作,吃过午饭后,同事们都在休息,有的已经打起了呼噜,甚至还能记得当时构思某个句子时候的想法,写完之后导出为word等这些小细节。「可能是用心写了,当时的场景都记得比较清楚。」
这么多年来,达到这种写作「心流」的时刻基本只有这一次,其他的时候能够进入「心流」状态的时刻只有在阅读的时候,但是阅读并没有产生输出,这样就导致阅读的效果大打折扣,最近看了日本作家【奥野宣之】的《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》和美国作家【赖德·卡罗尔】《子弹笔记》有了一些想法,因此想要慢慢改变这种状态,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笔记库。

我们陷入了工具的漩涡,渴望被工具塑造,却忘记了我们使用一款工具的目的。

下一步计划

既然已经决定开始做了,我觉得第一步应该就是将上面提到的两本书中自己的感悟写出来,然后运用到日常生活中。
给自己定下一个小目标吧:

  • 2022年6月5日,说说我现在对这两本书的理解以及我对现在生活的思考。
  • 2022年8月5日,说说两个月后,我对这两本书对理解和对我生活的改变。

(全文完)

 评论
评论插件加载失败
正在加载评论插件
由 Hexo 驱动 & 主题 Keep
本站由 提供部署服务
总字数 7.9k 访客数 访问量